第三十四章 又遭非议(2)

记住夜读书屋,www.yedu360.com,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若被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

  钱部长又说:“小贾,抽空我们俩去省博物馆,把它捐出去,还以你同学夫妻俩的名义捐献。这种重要文物,谁都不该占为己有。”

  第二天上午到办公室,驼副部长亲自来找贾士贞,审查东臾地委组织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方案,钱部长做了批示,驼副部长要求贾士贞无论如何安排时间帮助东臾地委组织部把这项工作理出头绪。

  接受了任务,贾士贞第二天就赶去东臾市,和市委组织部就公开选拔三名副市级八名正处级十名副处级领导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决定召开一个大规模的宣传动员大会,邀请各地市委组织部分管部长干部科长参加,省电视台报纸以及当地媒体参加。宣传发动时间半个月,然后报名。报名时间为七天,然后资格审查。文化考试从省人事厅考试中心题库里抽取试题,严格按照高考要求组织文化考试。专家阅卷在绝密情况下进行。文化考试后,从高分到低分,按110确定考核和初选对象。最后从外地聘请专家担任评委,按15竞争演讲答辩,当场评分,公布名次。

  第二天东臾市组织部就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接着电视台电台各大小报纸纷纷报道了东臾地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事。一时间成为全省人民议论的中心话题。

  东臾市委组织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经过文化考试,一批年轻的文化层次高的同志脱颖而出,报考副市长的五十多人,居然没有一个是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农业的副市长被地区农科所副所长奚峰夺走,分管文教卫生的副市长被东臾中学校长钱山拿了第一,另一个分管财贸的副市长被省财政厅一位处长夺冠。八名局长主任和十名副局长副主任都是不出名的无名小辈,平均年龄仅四十一岁。八名正局长最大年龄四十五岁,最小的只有二十八岁。副局长副主任最大年龄只有四十二岁,最小年龄只有二十五岁。连日来,省报电视地方报纸连篇累牍地报道东臾地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事。那些被选上的同志都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好,若是按过去的方法,怎么也轮不到他们当副市长局长副局长。

  一时间贾士贞也成了新闻人物,有的记者闻讯向贾士贞索要那份杂志,有的要采访他。吓得他整天躲着记者,不敢吐露半个字。

  此刻,贾士贞更加感觉到,如果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够按照公开选拔的办法,干部工作就不那么神秘了,所有的内容步骤都公开给大家,真正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就在贾士贞即将离开东臾时,钱部长亲自打电话给他,让他考察一下东臾市长常友连。常友连刚任东臾市长不久,钱部长为何又让考察呢?贾士贞接受了任务便开始考察。这是贾士贞第一次碰到这样的特殊情况。甚至觉得自己逐步地深入到组织部的核心里去了,大概核心都是好的重要的部分。而官场上的核心是什么?是秘密。秘密是什么?是权力。

  贾士贞对常友连这个人不是十分熟悉,除了那次短暂的例行公事的谈话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接触。常友连不像其他领导那样处处刻意巴结讨好他们,好像有意在回避他们。或许那时常友连知道他刚当了市长,不可能马上就提拔市委书记。贾士贞在东臾突然对常友连进行考察,不知怎么他们的行动就有人知道了。说实在话,这种考察干部的办法虽然不是像革命战争年代里送情报那样的绝对秘密行动,可是,大都是悄悄进行的。然而,到底秘密是怎么泄露出去的,组织部却又没有不准泄露秘密这样的规定。贾士贞明显感觉到,有那么一些人像是有准备而来。说常友连凭什么提拔市委书记?常友连怎么怎么等等。常友连任市长之前,已当了多年地区专员。贾士贞有些不解,就算常友连有对立面,也不至于有这么多人反对啊。这天晚上,常友连突然来见贾士贞,常友连确实判若两人,脸上的方针政策组织性纪律性全都没有了。或许是常友连听到了什么,当然,如此敏感的事情,作为一个堂堂的一市之长能没有这点警惕性?常友连对贾士贞是深入的情真意切的,而贾士贞则是深受感动的。这次谈话在贾士贞和常友连的人生旅途里将产生多大的影响?也许他们都还根本无法预料得到的。但是这次谈话给他们留下印象却是深刻的永远的。

  东臾这次公开选拔部分副市级和县处级领导干部之所以引起社会上强烈反响,说明广大群众太关心各级领导干部的选拔问题了。经报纸电视一宣传,影响确实不小,贾士贞多次想找钱部长驼副部长建议不断扩大公开选拔干部的方法,但是他只是一个地县干部处副处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这样重大问题,岂是一个副处长能决定得了的。贾士贞只能空有一腔热血,却无处实现心中的许多想法。后来有几个记者要采访他,吓得他一句话都不敢说,这事就是再大的成绩,岂是他一个副处长的!上面有部长副部长,还有处长,现在人们谁不知单位一切成绩全是领导的,贾士贞害怕遭人嫉妒,把所有想法变成无声的回答。